你也沉浸在打卡式的****恋爱体验中吗?
“打卡文化”盛行,似乎万物皆可“打卡”。网红店打卡、健身打卡、阅读打卡……信息爆炸、时间碎片化的时代,“打卡”是一种证明参与过的方式,也像是某种精美的仪式,甚至变成很多人的生活态度。
约会阶段,也有很多人在追求打卡式的恋爱体验。
Alice通过两颗红豆约会了一个男生,两个人日常聊天、约会,看起来一切都在向着情侣的方向发展,Alice对男生感觉不错,对方却一直没有向她告白,她也不知道要怎么推进关系。**交往中,当男生没有按时“打卡”,比如某天没有主动和她说“晚安”,某个周末没有主动约她见面,Alice就会感到不安。**而男生给我们的反馈是,有的时候他只是因为在忙顾不上而已,Alice的“仪式感”让他感到很有压力。
当小红豆问起Alice为什么喜欢这种打卡式的交往体验,她的答案是:“谈不上喜欢,只是如果不保持这些仪式感,怎么能有恋爱的感觉呢?”
警惕“爱情中的形式派”
事实上,像Alice这样的朋友并不在少数,他们是“爱情中的形式派”。相处中,他们往往会套用一些大多数人都认可的恋爱公式,像是每天问候早安晚安,每隔多久要见面约会,各种节日和纪念日要送礼物……我们可以把这些行为理解为爱情中的仪式感。其实仪式感本身并没有错,但问题在于,他们并没有从仪式感中体验到愉悦,搞得形式大于内容,让双方都感到不适。
亲密关系中,“形式派”中的绝大多数人是因为缺乏安全感,他们需要对方履行这些形式,来不断强化“对方在乎自己”、“这段关系是稳固的”这样的信念。
而在进入亲密关系之前的相处了解阶段,之所以有很多人成为“形式派”,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感知能力,不太容易察觉到对方的情绪变化、情感动向,更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好感和爱意。当把控不好一段关系的正常节奏,就只能参照约定俗成的模式来试图推进关系。这也正是很多单身用户在择偶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爱情中感知能力差的人怎么办?
爱情中的感知能力因人而异,感知能力的欠缺也并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提升。其实,对于感知能力弱的人来说,通过履行恋爱中一些仪式性的行为来为双方创造更多相处互动的机会并不是坏事,因为这有利于帮助他们营造爱情的氛围,触发感情的产生,也能帮助他们清晰自己的内心,更好的做出选择和判断。
但要注意,**不要被形式绑架,导致用一些错误的标准去界定一段关系的好坏。**就像并不是频繁的聊天,每天早晚问候,事无巨细的分享就一定能增进感情,你们的聊天深度可能比聊天时长更重要,如果你们的聊天内容足够深入有趣,能为双方提供情绪价值,打卡式聊天或许大可不必。
而且,约定俗成的相处流程未必适合每一个人,什么时候可以做出亲密的举动、什么时候可以确定关系,并没有标准答案。程式化的恋爱形式也不见得能触碰到对方的嗨点,就像婚姻家庭专家盖瑞·查普曼博士(Dr. Gary Chapman)所提出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爱的语言”来表达和接收爱的讯号,有人感受到爱的方式是收到礼物,有的人可能需要肯定和赞美的话。正确表达和接收爱,才能获得爱与被爱的幸福感与满足感,而不是靠统一的模板。
当然,如果你确实很注重爱情中的仪式感,你享受其中的愉快体验,那你应该去了解对方是否会因为定期履行形式而感到负担。
很多“爱情中的形式派”期待对方主动去营造恋爱的体验,比如希望对方有主动约自己、主动表达关心等这样的举动,其实是因为自己很喜欢对方而急于推进关系,但很可能你们双方的感情节奏并不一致。你对TA好感爆棚,恨不得对方马上约你,但TA可能觉得对你还不够熟悉,想要先通过聊天深入了解你一些;你很喜欢TA,一个月确定关系都觉得太慢,但TA可能还不足够信任你,想多考察你一段时间。有时候,对方不积极去“走流程”,可能只是因为TA还没那么喜欢你。
更好的状态是 “形式派”和“感受派”的平衡
其实,相对“爱情中的形式派”,也有“爱情中的感受派” 存在。他们不拘泥于固有的恋爱模式,更喜欢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分享欲来了的时候和你滔滔不绝,平时可能真的和你寥寥数语。他们不太注重仪式感,感觉对了,第一次见面也可以确定关系,可能不需要循序渐进的聊天和约会。但是在交往初期,他们的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方式可能会给人不踏实的感觉,不太利于关系的稳固。
**事实上,两性相处中更好的状态是“形式派”与“感受派”的平衡,一方面,爱情需要我们从感性层面出发去判断双方是否存在真实的吸引,根据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感受去灵活调整应对一段关系的方式,另一方面,某些形式上的东西能够辅助感受的形成,也有利于搭建起稳定的关系。**当然,如果两个人都是同一种派系,也可能不需要做出改变就让双方都获得好的体验。
两性相处说到底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如果你在和异性的相处中很难把控节奏,不知道如何找到推进关系的正确方式,你也可以和两颗红豆婚恋顾问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