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故事的女主角圆翎50岁,现居北京,她的先生53岁,是生活在德国的华人,前不久,他们刚刚在上海领证结婚,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在这里,圆翎将为大家讲述他们的爱情故事…… (一) 50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的愿望,实现了 2021年9月14日,一个万年历上的黄道吉日,在上海杨浦区民政局,我和尤先生拿到了那两个红彤彤的小本本,7天前,我们刚刚在虹桥火车站第一次见面。 这可不是什么一见钟情后闪婚的故事,事实上,早在2019年12月16日,我和尤先生就在两颗红豆APP上认识了,不到一个月,我们成了男女朋友,然而,为了这次见面结婚,我们等了快两年时间。 领证的事,我们计划过5次,也因为疫情的原因失败过5次。去年我的生日、我女儿的生日,今年的情人节、他的生日、上个月我又一次过生日,我们曾经欢欢喜喜定好的每一个日子,每一次他都没能从德国回来。很早很早之前我就告诉自己,50岁之前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虽说晚了一点点吧,但我没有遗憾了。 (二) 短暂的小日子里,我们是一对寻常又幸福的夫妻 因为工作原因,9月19日,尤先生已经回到德国,不过,两地分离的日子总算开始倒数,我正在疯狂学习德语,白天去德语学校上课,晚上还报了网课,这个年纪重新学一门语言,对我来说并不简单,很多时候,我梦里还在叽里呱啦地练习,但想到尤先生,我总是动力十足,原本以为语言问题是个了不得的障碍,但遇到爱的人,才发现实在不值一提。顺利的话,11月份通过德语A1考试,签证办下来,年底我就能带女儿和尤先生在德国团聚了。 半个月时间,我陪他在上海度过7天的居家隔离,领完证,他又和我回到北京宴请朋友。短暂的小日子里,我们就是一对寻常又幸福的夫妻。 晚饭后,尤先生会陪我一家一家逛街边的小店,我想世界上应该没有一个男人喜欢逛街,但尤先生总是耐心地跟在我的左右,有时候,他和我一起为买到喜欢的玩偶盲盒手舞足蹈,有时候,他陪我为一条羊绒围巾的价格和老板周旋个十几分钟,有时候,他什么都不说,一只手帮我提着大包小包,另一只手紧紧牵着我。 尤先生回国的时候和我说:“我一分钱都不要你花。”他说到做到。在上海,他承担了所有开销,在北京,他安排我所有的亲朋好友吃饭,我特意选在了熟人的餐厅,环境、菜品都没得说,还打了最优惠的折扣。我知道尤先生舍得为我花钱,但我想为他精打细算。 尤先生生活条件不差,但单身男人都有个通病,日子过的粗糙得很,尤先生也是如此,有时候衣服穿旧了都不知道买新的,他回国前我已经提前帮他准备了好几套新衣服,薄一些的在国内穿,厚一些的让他带回德国穿,以后这些琐事就由我来替他操心吧。 回到德国的尤先生在有轨电车上和我视频,身上穿着我这次买给他的冲锋衣,正适合德国现在十几度的天气,我特意挑了他最喜欢的宝蓝色,他兴冲冲地给我展示他的新衣服,声调都比平时高了好几度,“老婆,我太喜欢你给我买的这件衣服了,你眼光真好。”那件冲锋衣并没有尤先生平时穿的名贵,却让他开心的像个孩子。 视频时,屏幕中他的身后是一对正在谈笑风生的年轻情侣,那时候,我多么希望自己也在尤先生的身边。 (三) “老婆,我真的很爱你。”天呢,铁树开花了 前几天,尤先生在倒时差,他告诉我,半夜醒来他打开手机,把这些日子以来我们的照片、视频翻出来,一遍遍地看,仔细地看,看到睡意全消,一个人在那傻笑。我问他:“老公,这次见面你对我有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呀?”他说:“没有,我特别满意,老婆,我真的很爱你,特别爱你。” 天呢,这还是尤先生吗?这还是那个平时连一句亲密点儿的称呼都叫不出口,多逗他两句都要脸红的憨憨吗?我不得不感慨,铁树开花了。 尤先生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前几天,他突然交了个小作文给我,没什么华丽的辞藻,没什么肉麻的字眼,但是我看了忍不住鼻子发酸。2017个字,平铺直叙,简简单单,可那就是我们相识以来的故事啊。 尤先生“小作文”的部分内容 尤先生天生是个倔脾气,远距离恋爱的那段时间,我们就和普通情侣一样,也会闹别扭,会吵架。尤先生脾气上来了干脆不和我讲话,偏偏我也是吃软不吃硬的性格,闹得最僵的一次是去年7月,我们1个月没联系。那些日子,那个置顶的对话框被我反复点开又关掉,打了字又删除,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我忍不住去翻以前的聊天记录,原来半年的对话可以有那么长,翻到我们加微信的第一天,天都已经亮了,我已经跟着笑了哭了好几遍。 我们真的不会再有故事了吗? 很快到了我的生日,我心里隐约有着期盼,零点到了,手机里不断有祝福进来,每次亮起的手机屏幕都让我心头一动,但都不是他。那晚我睡的并不踏实,不到六点,我拿起手机,果然有他的消息,凌晨四点,他那边的晚上十点,和生日祝福一起发来的还有他的道歉。他说谢谢我的生日给了他机会,我懂他的言外之意,他也曾无数次想主动找我,也曾写好过大段的道歉又没发出,也曾计算着时差惦记远在北京的我正在做什么,最后还是输给了他的自尊心。 尤先生向圆翎道歉 我也曾经非常气他的死要面子,但那也是他身上的一部分呀,少了这部分就不是我深爱着的他了。 如果你人到中年,洞察过世间百态,生活体系已经自成一派,价值观早就成熟稳定,你还能遇见一个人,你们的一切一切都刚好合适、无可挑剔,那真是很罕见的幸运。我和尤先生只是一对寻常恋人,身上都有不能和对方完美吻合的棱角存在,我们深知彼此之间不仅仅是北京到不来梅的距离,更是隔着过去几十年没有交集的人生,我们不会要求对方立刻改变成我们理想中的样子,我们更愿意先去了解,是什么样的经历造就了我们今天的爱人,幸运的是,越是了解,我们反而越相爱。 (四) 几乎不发朋友圈的他,连发好几条秀恩爱 他早年就留学德国,家里没有给他太多经济上的支持,26年来,他全凭自己拼出一番事业,这让他的性格中有非常坚韧的一面,不喜欢服输和低头,难得的是,他身上看不到什么成年人的世故,几乎真实到透明,无论快乐、悲伤、喜欢、讨厌都溢于言表、极度分明,有种孩子的稚气和可爱,所以我也从不担心他对我的爱有半分作假。 我们领证的当天,我发了官宣的朋友圈,晒了我们的结婚证、我们的戒指、我们的玫瑰花、我们的合影。我知道男人向来不太看重这些仪式感,尤先生平时更是不怎么发朋友圈,也就随口一问他:“老公,你要不要发个朋友圈?”没想到他一口答应:“发!就是我不太会弄,老婆,你来帮我发吧。”他看着我帮他编辑朋友圈,傻呵呵笑了好半天。我们回北京请客,他又让我帮他发了朋友圈,回到德国后,他自己又发了一条,内容也是关于这次回国结婚之旅,头像也换成了我在上海外滩给他拍的照片。 看来男人要是“显摆”起来,也是不输女人的,我在他的朋友圈疯狂出镜,这是在“显摆”自己有个漂亮的老婆吗?我也在心里偷笑。 其实,他很早就有邀请我进入他的圈子,刚在网上认识没多久,他就在聚会时通过视频把我介绍给他的朋友,他交际圈很广,其实却非常看中高质量的社交,那一桌朋友数量不多,但都是他在德国真正交心的华人好友。他不是尽善尽美的人,但我从没怀疑过他对我的一心一意。 (五) 想不到,尤先生也是个女儿奴 老实讲,能和尤先生走到今天还是有点运气的成分,刚和他认识那会儿,我刚加入两颗红豆的女性社群,每周跟着直播例会学习网络交友的知识,我试着重新打造了自己的资料,最重要的是,我跟着老师Shaun的指导写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封“破冰信”,以前觉得“破冰”就是说句“你好”、打声招呼,参加了两颗红豆的例会后才发现完全不是这回事,这是一个让对方看到自己的机会,写好这封信,他才可能对你产生兴趣。我发出了自己认认真真写的第一封信,而对象正是尤先生。我们的缘分就这样开始了。 两颗红豆姐妹团见证圆翎和尤先生领证 我们才在网上聊了一个礼拜,他就主动把他的护照、身份证、和前妻的离婚证书、德国永久居留证等等各种证件都发给我看,他的实在和真诚一下子打破了我内心的防线。又聊了一段时间,我有意想要试探他,要求他删除各个交友网站的账号,不许再和别人聊了,他嘴上开着玩笑:“你这是剥夺人权,我有看美女的权利。”却真的没有再上交友网站。 我是一个单亲妈妈,女儿永远排在我优先级的第一位,如果不接受我的女儿,无论对方条件再优越、两个人再聊得来,也没有接触下去的必要了。尤先生不仅不介意我有个女儿,反而疼女儿不少于我。女儿的数学作业不会做,就先拍照给他,他做完后视频给我女儿讲题,女儿不明白的他就反复讲,一直讲到女儿完全理解,亲爸爸都不见得有这个耐心。他把女儿吹黑管、跳舞的视频一一保存又上传到电脑,还拿给他德国的同事看,骄傲得不得了。想不到,尤先生也是个妥妥的女儿奴。 在德国的新生活将会如何呢?这完全是个未知数。我和女儿的一部分行李尤先生已经带回德国,搬进了我们在不来梅的家里,我对那个家有好多好多的设想,布置鲜花、整理衣橱、打造小厨房……那是我们三个人的家,未来,这些计划就由我们三个来共同完成吧。 从民政局走出来的圆翎和尤先生 圆翎给单身姐妹们的爱情寄语 1.不要限制自己的交友范围 早些年我也比较专注在身边找,在线下找,我性格比较外向,交朋友对我来说并不难,我的朋友圈算是很广的,但我仍然发现身边靠谱的资源其实非常有限,国内环境对我们这种大龄女生、单亲妈妈又实在不友好。也是想要多给自己一些寻找的机会和渠道吧,我开始尝试全球交友,希望和我类似情况的姐妹也要打破心理障碍去勇敢尝试,我听过很多人抱怨网上骗子多,不会用交友平台之类的,其实只是没有掌握网络交友的窍门,这一点可以多跟着两颗红豆这样的专业机构学习。 2.不要担心远距离恋爱不靠谱 我经历过长达两年的远距离恋爱,这一点我很有发言权。距离、时差这些的确是障碍,但其实也有好处,两个人更容易集中精力深度交流。建议远距离相处的朋友要设置一个专属的交流时间,让沟通渠道保持畅通,我和尤先生也有6小时的时差,他白天工作很忙,只能等他下班,所以我每天都是凌晨和他交流,我们双方都会分享自己的生活,尤先生很感兴趣经济、政治类的话题,但知道我并不感兴趣所以他很少和我讨论,但我会有意地去和他交流,让他可以更多的表达,慢慢,我觉得也挺有趣的。只要用心,不必担心远距离的感情不容易经营。 祝福大家都能找到早日找到真爱。
Have you ever experienced this? Awkward conversations on dates or conversations that never goes deeper? Psychologist Arthur Aron has developed a solution. 36 personal questions that will help you to get to know each other better. Research shows that intimacy between two strangers can be accelerated if both are willing to share personal details.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36 Questions, or if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about dating or relationships, click her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a professional matchmaker from 2RedBeans!
约会,像是一场戴着面具的严苛面试,即使在网上已经聊的热火朝天,一旦见面,依然可能面临印象的重新洗牌。尤其和陌生人的快餐式约会,在了解有限的情况下,协调一场有仪式感的见面本身就有很多未知的雷区。 对方提议约个早茶,你习惯周末睡到日上三竿;对方约在一个热门商区,你害怕那条街上的一字停车;对方选了一家法式甜品店,你刚刚开始生酮饮食……这些细节上的不便不至于影响约会,但诸多不合的叠加就会产生不愉快的约会经历。 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案例: **在硅谷生活的星悦每次约会前都会把选择权交给对方。**最近约会的一个男生选在了一家日本拉面馆,位于帕罗奥图市(Palo Alto)的Ramen Nagi。 对约在面馆略有些迟疑的星悦还是精心打扮后踩着高跟鞋赴约了。没料想两人在烈日下站了一个半小时才等到座位。快被晒化的妆容、疼到扭曲的脚趾、前后紧挨着人根本无法聊天的队伍……坐下等面时气氛已经尴尬到凝结,狭小的面馆连起身都可能撞到邻桌。一碗热腾腾的拉面上来后,两人十分钟就干完了午饭。出门右拐,男生还未开口,星悦就礼貌的感谢并再见了。 而此时的男生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他计划好两人中午吃一顿好吃的日式拉面,然后去附近的Salt & Straw买冰激凌,下午一起去斯坦福大学校园边走边逛。如果聊的开心,晚上还可以去附近的一家知名海鲜牛排馆共进晚餐。 精心的约会安排好像没有得到女生的欣赏,从拉面馆排队开始就感觉到女生好像不怎么喜欢说话,自己一直在很努力的寻找话题。点餐时也没有感受到女生对面的热爱,明明之前聊天中说过自己是山西人最喜欢吃面,想问问她的点餐意见,好像有点不耐烦。也许湾区最好吃的日本拉面不是她的菜吧。 **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提前一周安排的约会突然草草了结,也没有明确说是什么原因。**之后再给女生发消息,她就不怎么回复了。又是一次莫名其妙的约会体验。 类似的不愉快是不是也曾在你身上发生过?一次的糟心尚且能一笑了之,一次次的不愉快该如何排解? 我们可以从心态和行为上进行双向调节。 ▍调整心理状态 纾解负面情绪 比你有过更糟心约会经历的大有人在!和陌生人约会不顺是高概率事件和普遍现象,千万不要自怜自艾,甚至自我怀疑。影响了自信或者因此决定退出脱单的舞台才是真正的损失。如果吃一个280大卡的甜甜圈可以帮你调节心情,找闺蜜吐槽一通奇葩约会对象能大快人心,或者参加两颗红豆虚拟爱情酒吧找找共鸣,别犹豫!重点是,我们要尽快走出情绪的阴霾,不让和陌生人约会的不良反应持续影响生活。 理性分析问题 摆脱负面情绪只是心理调节的第一步,当你冷静下来才能理性复盘整个约会过程。这是一次偶然的不愉快事件,还是众多不愉快约会的其中之一?偶然事件和经常性发生,谁有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自然不言而喻。 如果突然意识到自己经常遇到不愉快的约会经历,那要思考一下是自己的行为模式还是选择约会对象上出了问题,或者兼而有之? 理性的复盘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思考不愉快的具体经历,重新审视可能被判定为奇葩的约会对象。让星悦戛然而止的约会男生真的有那么糟糕吗?作为一个湾区憨憨理工男,脑海中大概率没有女生穿高跟鞋站立一小时的场景模型。 也许一个环节并不愉悦,但对方的整体安排还是可圈可点的,如果多给对方一些相处的时间,是不是会有完全不同的约会体验? 调整约会预期 不愉快的约会经历之所以对情绪产生影响和我们的心理预期也有关。虽然大部分人能坦然面对,但失败意味着又要重新开始,这种痛苦和煎熬只有惺惺相惜的单身兄弟姐妹们懂。很多时候约会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多是自我选择的否定和对重新开始的恐惧。 如果我们放平心态,对约会不设过高的预期,不愉快带来的负面冲击就会小很多。 ▍ 改变约会行为 简化初次见面 在不了解对方的习惯和喜好的前提下,可以尽量简化第一次约会的流程。找个地方喝杯东西聊聊天,或者去附近的地方散步走一走,以认识一下彼此为主。如果感觉不错,再接着约。和星悦约会的男生如果把初次约会定在同一条街上的蓝瓶子(Blue Bottle)咖啡店,效果可能完全不同。 表达自我需求 虽然一开始都不想给对方留下很难相处的第一印象,但有需求还是可以主动表达。**在合理范围内大部分人都会互相配合。**比如:有人不吃生冷食物,可以让对方避免选日料;有人对紫外线过敏,减少需要在户外活动的时间。 提升约会门槛 大部分的不愉快都源于遇到不合适的人,如果你对人的判断还没有那么准确,那就减少约会数量保证质量。比如:以往一周约会3个人,现在不妨从优选择1个人,把精力花在前期排查上,有一定了解之后再约对方出来见面。 你有拿不准的约会对象吗?不妨和和两颗红豆婚恋顾问聊一聊。
“追了我4年的男生,为什么说不爱就不爱了?”最近,小红豆在公众号后台收到这样的一条留言。 曾经,她以为男生专一又深情,可是四年四次表白才接受对方的她,在一起半年就“被分手”。从不喜欢到投入感情再到被分手,一种不明所以的感觉让她在心理难以释怀。 现实中,很多人都和这个女生一样,会慢慢被对方的“好”而打动,但接受对方后又很快在感情中栽了跟头。 到底什么样的追求者值得被接纳?因为感动而产生的爱情可以长久吗?小红豆结合一些真实案例告诉大家:如何在身边的发展对象中辨别出真爱潜质,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还处在约会初期的你。 ▍追你时,对你“好”并不难 “他陪我聊天到凌晨。” “他给我送花买礼物。” “他大老远跑来见我。” …… 很多人会被交往中对方一些示好或者有追求意向的行为打动。的确,肯为你花时间、花精力、花钱,代表一个人在你身上花了一些心思,但这并不能证明他是真的喜欢你。 我们容易被什么样的人打动? 如果你是一个从小缺爱的人,一个在你需要的时候随叫随到、陪着你,让你觉得自己被捧在手掌心甚至觉得自己是宇宙中心的人,你会觉得他“对你好”。 如果你是一个不愁吃穿,但精神层面匮乏的人,就算一个人无法为你一掷千金,但是他有才华,有见识,可能就足够让你心动。 问题在于,我们渴求的东西,未必对别人来说也是奢侈品,或许对他根本无足轻重。 陪你聊天到凌晨,也许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就算不和你聊天,他也习惯熬夜追剧、打游戏,他不过是为你腾出了一部分本就用来消遣的时间。 为你买礼物,也许以他的经济能力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平时他也会喝酒泡吧,挥霍掉这部分闲钱。 他为你花一整天的时间筹备一个惊喜,你觉得他对你真的用心了,也许他追每个女生都这么做,遇上更心动的女生他愿意花上三天。 如果一样东西对他来说是稀缺资源,他还愿意为你去付出;如果对你好要去牺牲他自己的利益,他还愿意去做,那他可能真的喜欢你。 ▍追你很久的人未必真的喜欢你 心理学中有一种“契可尼效应”,也被心理学家们用来解释初恋为什么难以忘怀,“契可尼效应”表明,人们对一些已经完成、已成定局的事情不怎么在意,而对一些没有完成、还没有达到目标的事情总是会非常执着,充满干劲。 一个人一直追求你,开始时可能的确有些地方被你吸引,但追久了,很容易变成一种习惯。他不再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你、和你在一起后想要拥有什么样的生活,而是把追你这件事当成了一个既定目标去完成。 另外,两性在追求爱情的方式上存在差异,男生倾向于在恋爱关系中获得主动权,追逐和征服的过程能为他们带来快感。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追求一个女生,可能只是征服欲作祟,和自己较劲,而不是多喜欢对方。 ▍如何辨别对方是否值得深度交往? 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深度交往,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对方对我们“好”的方式辨别。 真正喜欢你的人,会用你感到舒服的方式对你好。 1.把你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对于一个真正对你好的人,你的感受永远排在他优先级的最前面。他会考虑到你需要什么、你喜欢什么,而不是他想要如何表现、他希望你怎么看他。就像有些人一上来就一腔热血地表明心意,即使对方根本和他不熟,没什么深入的了解。他没考虑过对方会不会感到唐突和冒犯,只是急于表达自己。 有位朋友和我吐槽她不愉快的被追求经历,曾经的她被男生手捧鲜花,在人群聚集的广场当众告白,简直尴尬到脚趾抓地,而对方好像只顾着渲染气氛、自我陶醉,根本没考虑过女生到底喜不喜欢这种方式。相比之下,另外一个男生和她表白的时候找了家安静的咖啡厅,在很轻松的氛围下表明了自己的心意,而且他很早就观察到女生性格安静内敛,不喜欢高调的表白方式,特意根据女生的喜好选择了那家咖啡厅,女生对他的好感瞬间提升了好几度。 真正“对你好”的人,一定懂得关注和照顾你的感受,用你可以接受的方式示好,而不是没有分寸的自嗨。 2.关心你的真实需求 追你的过程中,用一些大家都会用的讨人欢心的套路证明不了一个人的用心。真正带着好奇心去了解你,关心你的真实需要,才是一个人真正喜欢你的方式。 我还认识这样一位朋友,她身边一直不乏男生追求,各种套路她都已经司空见惯,无论多动听的情话、多昂贵的礼物,都很难让她心动。女生刚刚毕业工作的那段时间特别焦虑,念书时学的东西很难熟练实践,特别影响工作效率。这时候她的追求者们大多数都殷勤地叮嘱她“没关系,慢慢来”、“别熬夜,早点休息”,有的干脆直接拉她出去玩,只有一个男生默默为她整理了一套可以帮她提高效率的工具清单和具体操作流程,还帮女生联系了一位同行业的前辈让她可以随时请教,后来这个男生成了她男朋友。 一个真正喜欢你的人一定会想办法洞察你的需求,而不是只耍一些不需要动脑筋的套路。一个嘴上说着喜欢你,却从来不去真的试图了解你的人,也就是打打嘴炮而已。 ▍值得深度交往的对象应该能够触及你的情感需求 很多时候真心并不容易分辨,交往中,我们都可能会被对自己好的人打动,但判断我们是否可以和一个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仍然在于我们的内心。我们需要去平衡感性认知和理性判断,分析对方所具备的特质是否可以触及我们深层次的情感需求,是否足以在长期交往中慢慢达成情感链接,这比某些一见钟情和不明缘由的心动更可靠。 当然,遇到喜欢你,愿意不顾一切对你好的人总是一件值得令人愉悦的事。但是要记住,没有人可以永远单方面的对你好,任何一段关系都需要达到某种意义上的平衡。真爱需要一方的付出,也需要另一方的回应。遇到喜欢你的人是幸运;遇到喜欢你,也符合你情感需求的人才可能是真爱。 如何平衡好感性认知和理性判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爱情?如果你也有自己的经历和困惑,不妨和和两颗红豆婚恋顾问聊一聊。
你认为交往初期应该尽早了解对方的原生家庭吗? 有些人认为没必要急着了解,婚姻和两个家庭息息相关,但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不要因为家庭因素影响恋爱的体验,如果以后两个人的关系水到渠成,接触对方的家庭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但今天,小红豆想告诉大家,尽早了解对方的原生家庭非常重要,尤其在择偶阶段。 原生家庭,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你们的爱情剧本。 ▍原生家庭决定你们互相吸引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某种类型的人,着迷于某种特质都并不是偶然,其实它早已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原生家庭可能已经决定了我们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那些吸引我们的特质可能正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所具备的,或者所缺失的。我们喜欢的人身上可能有我们父母的影子,择偶中我们坚决抵制的东西追根溯源可能是源于我们对父母某些不好的感受。 **原生家庭不仅影响我们的择偶标准,还直接影响我们对待恋爱和婚姻的态度和行为,决定我们在感情中的成熟度。**择偶时,人们更倾向于寻找成熟度相似的伴侣,彼此能够给予对方相似的情感支撑和回馈,会让两个人的相处更加轻松融洽。正因如此,从原生家庭中获得更多正向引导,形成健全独立人格的人往往会相互吸引,也更容易培养出具备独立人格的下一代。而成熟度不足的人如果不能相互治愈,往往只能相互折磨,创造新的原生家庭悲剧,让下一辈复刻错误的模式。 ▍原生家庭决定你们能走多远 相遇之前,每个人是人生轨迹完全不同的个体,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要如何走近一个人,而家庭是很好的一个切入点,帮助我们更真实和深入的了解一个人。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关于自我、关于金钱、关于情感,甚至关于人生。**我们的成长经历、家庭教养的方式都会无形中烙印在我们脑海中,影响我们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为人处世,甚至细微到我们的一言一行。 刚认识一个人,我们很容易搞不懂对方的逻辑线和行为线,甚至觉得对方是个奇葩,没法正常交往。事实上,当我们试图去了解对方的原生家庭,往往会发现一切都有迹象可循。 一个男生总是领会不到女生的意思,说话直来直去,表现得不解风情,未必真的是他这个人粗枝大叶,对女生不上心,而是他从小和两个兄弟一起长大,家里没有女孩,所以不太懂如何和异性相处,不习惯细腻迂回的交流方式,听不懂女生的含蓄和暗示。 一个女生表现得非常独立自我,总是让人很有距离感,甚至对别人的关心都表现得难以适从。事实上,并不是她不渴望爱情,而是对于过度亲密的关系有本能的恐惧,原因是她有一个控制欲极强的父亲,从小到大事无巨细参与她的生活,即使她已经成年,还是连她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早餐都要干涉。 从对方的原生家庭入手,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的认识一个人,读懂他身上的矛盾,然后帮助我们做出选择和判断,是可以理解对方继续接触还是要尽早放弃了解。 事实上,交往初期,当彼此可以就原生家庭的问题坦诚沟通,往往是真正打破隔阂,进入深度交流的关键一步,能帮助双方迅速拉近距离。 ▍原生家庭问题不是亲密关系的魔咒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在一个有爱的家庭长大,没有在成长经历中留下阴影,没有延续原生家庭的某些错误。但我们要理解,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更多的是差异,而不是绝对的对错。能否拥有健康亲密关系的关键是看双方能不能达成有效的理解和沟通。 事实上,完全健康的原生家庭是不存在的,每个人的家庭都或多或少有各自的难题,虽然我们都不能完全剥离原生家庭的影响,但也不需要让原生家庭为我们成年后的一切不幸背锅。在我们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之前,我们几乎时时刻刻被家庭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相处和互动模式影响。原生家庭成就了一部分我们,然而它能够给我们提供的知识和经验终究是有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社交面越来越广,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自我提升的方式越来越多,原生家庭为我们带来的累积的比重也就越来越小。 亲密关系的问题上,我们未必会复刻自己的父母,过成父母的翻版。不要把原生家庭作为亲密关系中我们消极应对,不去努力的借口。 不知道想要了解对方的原生家庭该聊些什么?可以和两颗红豆婚恋顾问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