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沉浸在打卡式的****恋爱体验中吗? “打卡文化”盛行,似乎万物皆可“打卡”。网红店打卡、健身打卡、阅读打卡……信息爆炸、时间碎片化的时代,“打卡”是一种证明参与过的方式,也像是某种精美的仪式,甚至变成很多人的生活态度。 约会阶段,也有很多人在追求打卡式的恋爱体验。 Alice通过两颗红豆约会了一个男生,两个人日常聊天、约会,看起来一切都在向着情侣的方向发展,Alice对男生感觉不错,对方却一直没有向她告白,她也不知道要怎么推进关系。**交往中,当男生没有按时“打卡”,比如某天没有主动和她说“晚安”,某个周末没有主动约她见面,Alice就会感到不安。**而男生给我们的反馈是,有的时候他只是因为在忙顾不上而已,Alice的“仪式感”让他感到很有压力。 当小红豆问起Alice为什么喜欢这种打卡式的交往体验,她的答案是:“谈不上喜欢,只是如果不保持这些仪式感,怎么能有恋爱的感觉呢?” 警惕“爱情中的形式派” 事实上,像Alice这样的朋友并不在少数,他们是“爱情中的形式派”。相处中,他们往往会套用一些大多数人都认可的恋爱公式,像是每天问候早安晚安,每隔多久要见面约会,各种节日和纪念日要送礼物……我们可以把这些行为理解为爱情中的仪式感。其实仪式感本身并没有错,但问题在于,他们并没有从仪式感中体验到愉悦,搞得形式大于内容,让双方都感到不适。 亲密关系中,“形式派”中的绝大多数人是因为缺乏安全感,他们需要对方履行这些形式,来不断强化“对方在乎自己”、“这段关系是稳固的”这样的信念。 而在进入亲密关系之前的相处了解阶段,之所以有很多人成为“形式派”,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感知能力,不太容易察觉到对方的情绪变化、情感动向,更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好感和爱意。当把控不好一段关系的正常节奏,就只能参照约定俗成的模式来试图推进关系。这也正是很多单身用户在择偶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爱情中感知能力差的人怎么办? 爱情中的感知能力因人而异,感知能力的欠缺也并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提升。其实,对于感知能力弱的人来说,通过履行恋爱中一些仪式性的行为来为双方创造更多相处互动的机会并不是坏事,因为这有利于帮助他们营造爱情的氛围,触发感情的产生,也能帮助他们清晰自己的内心,更好的做出选择和判断。 但要注意,**不要被形式绑架,导致用一些错误的标准去界定一段关系的好坏。**就像并不是频繁的聊天,每天早晚问候,事无巨细的分享就一定能增进感情,你们的聊天深度可能比聊天时长更重要,如果你们的聊天内容足够深入有趣,能为双方提供情绪价值,打卡式聊天或许大可不必。 而且,约定俗成的相处流程未必适合每一个人,什么时候可以做出亲密的举动、什么时候可以确定关系,并没有标准答案。程式化的恋爱形式也不见得能触碰到对方的嗨点,就像婚姻家庭专家盖瑞·查普曼博士(Dr. Gary Chapman)所提出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爱的语言”来表达和接收爱的讯号,有人感受到爱的方式是收到礼物,有的人可能需要肯定和赞美的话。正确表达和接收爱,才能获得爱与被爱的幸福感与满足感,而不是靠统一的模板。 当然,如果你确实很注重爱情中的仪式感,你享受其中的愉快体验,那你应该去了解对方是否会因为定期履行形式而感到负担。 很多“爱情中的形式派”期待对方主动去营造恋爱的体验,比如希望对方有主动约自己、主动表达关心等这样的举动,其实是因为自己很喜欢对方而急于推进关系,但很可能你们双方的感情节奏并不一致。你对TA好感爆棚,恨不得对方马上约你,但TA可能觉得对你还不够熟悉,想要先通过聊天深入了解你一些;你很喜欢TA,一个月确定关系都觉得太慢,但TA可能还不足够信任你,想多考察你一段时间。有时候,对方不积极去“走流程”,可能只是因为TA还没那么喜欢你。 更好的状态是 “形式派”和“感受派”的平衡 其实,相对“爱情中的形式派”,也有“爱情中的感受派” 存在。他们不拘泥于固有的恋爱模式,更喜欢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分享欲来了的时候和你滔滔不绝,平时可能真的和你寥寥数语。他们不太注重仪式感,感觉对了,第一次见面也可以确定关系,可能不需要循序渐进的聊天和约会。但是在交往初期,他们的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方式可能会给人不踏实的感觉,不太利于关系的稳固。 **事实上,两性相处中更好的状态是“形式派”与“感受派”的平衡,一方面,爱情需要我们从感性层面出发去判断双方是否存在真实的吸引,根据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感受去灵活调整应对一段关系的方式,另一方面,某些形式上的东西能够辅助感受的形成,也有利于搭建起稳定的关系。**当然,如果两个人都是同一种派系,也可能不需要做出改变就让双方都获得好的体验。 两性相处说到底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如果你在和异性的相处中很难把控节奏,不知道如何找到推进关系的正确方式,你也可以和两颗红豆婚恋顾问聊聊。
Finding someone who’s outstanding in their profession? Easy. Finding someone who can take care of you? Easy. But can you find someone who you can truly understand you? Why do we place so much importance on the need to understand your other half? When someone understands you for you who are, you will then have the freedom to be yourself A friend of a matchmaker at 2RedBeans recently relocated to San Francisco for work.
“My Little One”, an entertainment show airing in Hunan, recently received a lot of attention. The show invites the fathers of female celebrities to watch the everyday lives of their daughters. As all of these women are single, it was inevitable that the discussions among the dads would center around this fact. Miss Xin, who is turning 35 this year, was one of the celebrities getting the most attention. Her career has plateaued and she’s had no luck with relationships.
相比于一部分人对爱情和婚姻极度渴求,现代社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于单身状态,并且乐在其中。 “是手机不好玩,还是电视剧不好看,非得想不开去恋爱?” 无论是情真意切的感同身受,还是自我开解的诙谐段子,沉迷单身,确实已经成为一部分现代人的社会标签。 保持单身是好事吗?我适不适合长期单身呢?小红豆今天带你来捋一捋,长期保持单身的人会有哪些不同? ▍自成一套的生活系统 不是说非单身就没有固定的生活日常,有另一半的人因为要适应对方需要时常调整自己的节奏,而长期单身的人会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生活轨迹。不用考虑对方的喜好,也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喜好被别人评价;不用担心对方在做什么,也不需要向对方报备自己的行程,可以百分百掌控自己的时间,投入自己建构的小世界里怎么舒服怎么来。久而久之,这种生活轨迹会被逐渐固化下来形成自己的“生活圈”,外人想要入侵会变得越来越难。 经常有用户跟小红豆反馈,约会长期单身的人就像碰到一块光滑的石头,表面看着柔和但内在坚硬无比,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距离感。除非恰好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一起参与,否则大部分情况下很难有即兴的合拍感。对方就像一个自转的星球,除非你恰好跟上了轨道。 ▍对异性的感知度下降 长期单身,自身也能修炼出本来不具备的生活技能,进而衍生出某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性别特征,像是粗枝大叶的男生也学会了下厨做菜、操持家务,平添了几分细腻,胆小柔弱的女生也渐渐能够通下水道、换灯泡、灭小强,增加了几分粗犷。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也会投射在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举手投足之间,时间久了,难免会模糊掉一些性别特征,折损掉一部分异性魅力。 更重要的是,在异性交往长期缺失的环境下,对异性的感知度也开始下降,比如,不太容易分辨出对异性是否对自己有好感,不太了解异性的审美和偏好,不知道如何打造自己在异性眼中的吸引力,甚至不知道如何和异性自如地交流和相处。 ▍对爱情的期待值变高 单身,不代表不向往美好的爱情。单身久了,远离了现实爱情中的柴米油盐和鸡毛蒜皮,反倒对爱情有更纯粹的期待,很容易被影视剧中的桥段、网红情侣、朋友圈的狗粮感动,会在心中默默勾画自己的理想型。 合理的择偶标准通常建立在准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之上,亲密关系是我们发现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单身的人较少有机会通过深度交往看清自己,因此对自我认知甚至对他人的期待容易变得泛化,更多时候会受到媒体和他人的影响,建立起并不符合实际的择偶想法。错误的择偶方向下,脱单变得更难。 ▍容易和人保持疏离的关系 对于某些长期单身的人,他们熟悉的社交圈子在变得狭窄,随着越来越多同龄的朋友进入婚姻,不同的生活轨迹之下,彼此之间的共同话题变少,很容易有种疏离原本的圈子,被孤立的感觉。 此外,由于自己的婚恋状况总是会被亲戚朋友们关注,对于部分被动单身的人来说,更容易对长期单身的状态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出现自我认知层面的不自信和自我否定,造成更严重的情绪问题和心理障碍。有些人会有意排斥部分社交,长此以往,变得有些封闭。 也有些人在长期单身中培养了情感需求自给自足、情绪内部循环和消化的能力,他们很适应独立的状态,不依赖过多的外部联结,却也容易给人距离感。 单身久了,就像陷入一个怪圈,难以抗拒单身带来的惯性,却也时常向亲密关系的边缘试探。**长期单身与其说是一种选择,对大部分人而言更多的是一种结果。**也许还没有尝过爱情的甜头,也许还不知道如何向现实对抗。无论如何,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的本质是渴望链接的。单身没有什么不好,但健康的单身是不失去自我,不逃避现实。 “我适不适合长期单身呢?”这个问题本身并不该是个问题。单身时享受单身,但也不妨碍我们遇见爱情。 “如何摆脱长期单身?”这个问题两颗红豆婚恋顾问可以帮你解答。点击这里,和婚恋顾问聊聊你的感情事。
快速认识一个人,快速陷入爱情,快速结束一段关系,这是很多现代人恋爱的模式。“速食爱情”越来越多,原因往往是我们进入一段感情太过草率,单凭感觉就去做判断。 我们都追求纯粹浪漫的恋爱,却也渴望与真正“对的人”进入长期健康的关系。为了降低试错率,我们应该尽早排除不确定性或者不适合的因素。 那么,好不容易遇见感觉还不错的对象,如何判断TA是否是“对的人”,是否可以进入长期健康的关系呢? 以下几个层面的因素可以帮助你考量: 吸引程度: 直白点说,就是最基本的性吸引,它往往是一段浪漫关系的开端,是一种由好感所萌发的想要继续去靠近、了解对方的心理欲望,在发展成为真正的爱恋之前,发生吸引的前期表现可能有:你觉得TA有眼缘、你喜欢多花时间和TA相处、和TA聊天你觉得很愉快、你不排斥和TA的身体接触等等。 性格特点: 了解对方在一种长期和自然状态下的真实性格,同时明确你更适合和什么性格的人相处。一个注重仪式感,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人可能希望对方是浪漫的;一个性格火爆、做事急躁的人可能希望对方是温柔的,能帮助自己平复情绪、减少冲动。性格是相似还是互补更好,未必有标准答案,内向型和外向型性格的人也可以相匹配,关键在于能否适应彼此性格中的能量值。比如,当内向型性格遇上外向型性格,需要了解对方的外向程度以及生活习惯,像是对方喜欢什么样的业余活动,有多喜欢出去社交,来判断长期相处中,自己能否适应对方的生活方式。 价值观: 价值观反映着一个人对事物基本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它在一个人长期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相对固定,不容易改变。价值观的差异大,可能意味着主观认知的世界天差地别,是很难彼此理解的,甚至不能深入交往。就像一个精打细算的人可能觉得一个攒钱买演唱会前排的人太过大手大脚,一个做事灵活应变的人可能并不能欣赏一个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并不能认同用迷信去解释问题的人。 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一定思维层次的具体表现,反映着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思考方式和反射能力,思维方式的差异会影响两个人的沟通和相处的质量。比如情侣因为小事吵架,一方觉得理性解决问题更重要,应该立刻沟通,另一方觉得消化情绪更重要,暂时不要交流,这其实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两性交往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普遍存在,很多时候其实是看双方能不能换位思考,相互理解。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深远,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人的映射,了解对方的原生家庭,可以帮助你了解对方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信息。另外,结婚避免不了和对方的原生家庭打交道,两个人的相处和磨合还相对简单,但涉及到两个家庭就复杂了很多,如果双方的原生家庭比较接近,处理问题和思维方式相似的情况下矛盾可能比较少,如果差别很大,可能会需要非常多的调和。 以上是一些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双方是否合适的客观因素,即使存在某些差异,但如果具备以下特质,两个人也可能通过互相磨合进入长期健康的关系。 成长性: 不同的成长轨迹、各自独立的人格,双方的起点和高度是很难完全一致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但更重要的是未来生活中,双方能够保持步调一致,有相匹配的成长性。一个人可以热爱美食、钻研厨艺,另一个人可以喜欢健身、提升气质,虽然努力的方向不同,但同样是出于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而提升自我,只要彼此认可对方的成长方向,就不难达到长期相处中的愉悦。 包容性: 包容性体现在能够尊重彼此的感受和意见,并做出合理的反馈和改进。如果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当对方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时,不会去责怪或者强行改变对方,而是会从对方角度深度理解问题,尝试体谅对方。 分享性: 愿意分享,代表着愿意和对方袒露更真实和深层的自我,往往是信任对方和一段关系步入稳定的标志。在一段健康的关系中,即使是不善言谈的人,面对另一半也不会丧失分享欲。无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至关重要的大事,愿意和对方分享和沟通,参与到对方生活中一起探讨,有利于一段关系的良性发展。 虽然人是感性动物,但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和自己进入长期健康关系,需要我们从理性层面去客观衡量。萌生好感只是爱情发生的第一步,确定关系之前,不妨对照以上这些因素认真思考一下。如果思考过程中,你还是无法确定对方是否适合成为恋爱甚至结婚对象,可以咨询两颗红豆婚恋顾问,避免盲从进入一段关系。